News
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十四五”大有可为
• 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 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 • 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解决企业之痛,回应群众之盼,仍是“十四五”规划重点关注的题中之义。“招工难,就业难”关乎民生福祉、关乎长治久安。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在破解当前阶段就业难题,解决企业招工困境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未来解决民生及就业问题上必将大有可为。
11月25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了制定“十四五”规划的三条主线:
小编认为,增进人民福祉和推动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的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以及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的创新举措,都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企业之“痛”、回应群众之“盼”,仍是十四五规划关注的题中之义。
就业是人民的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环节。随着供给侧改革进入攻坚期,许多行业都面临阶段性下行的压力,而经济整体下行带来的就业问题也随之浮上台面,从近期发布的《中国就业形势报告:2019》可探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就业形势报告:2019》
(以下简称就业报告)
恒大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经济下行将致就业市场进一步承压。2019年二季度GDP增速降至6.2%新低,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PMI订单和PMI出口订单下滑。PPI下行,企业利润下滑。经济减速将引致劳动力需求进一步放缓,就业市场将进一步承压。后续均不乐观。
2019年人民大学和智联招聘的CIER指数二季度值为1.89,仍处于地位。CIER指数为智联招聘网站上招聘需求和申请人数的比值。分区域看,二季度CIER指数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数值分别为1.18、1.14、0.92、0.66,同比均有所下滑,东部地区下滑最大。
城镇新增就业2019年上半年 同比减少 2%,仅747万人,目标完成率降至67.0%,比去年上半年降低1.4个百分点。领取失业金人数、再就业人数增速均不乐观,2019 年一季度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同比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上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2019 年 1-5 月同 比减少 9.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同比减少 4.2%。
以上数据表明,当前真实就业压力较大,企业招工难问题突出。可与其形成佐证的,万宝盛华发布的《2018全球人才短缺调查报告》同样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3%的雇主面临人才短缺的困扰,较2016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而最难填补的十大空位中,技术人员、技术工匠、生产制造员和工程师占据了近40%。
政策频出扶持吸纳就业强力产业,高职扩招信号直指技术用工
就业优先政策帮扶与培训两手抓。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李克强总理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提出“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报告中对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实现目标、失业率、就业重点帮扶群体都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以1000亿元的失业保障金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一方面缓解“有人无岗”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缓解“有岗无人”的迫切问题。
高职扩招提升劳动力素质缓解就业压力一举两得。2019年下半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包括《就业见习补贴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事业保险返还政策》,《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的不断调整,在技术性劳动力紧缺的当下,扩招的政策也开始倾向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从《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即可看出,扩招的人群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而扩招的投放力度集中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不仅为原底层劳动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也同时提升劳动力素质,缓解就业压力。
现代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强力产业。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中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广开服务业就业渠道,注重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及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对GDP的贡献超过50%,已经成为新常态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认为,今后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会更强劲。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加快成长,服务业分层和个性化将更加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容量将加大,与生活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也会更好。
人服行业发展保持高速,“一带一路”成为市场新亮点
高职扩招所覆盖的人群有限,缓解就业难问题的时间跨度较长。解决就业困难问题的关键环节首先在于打通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信息通道,将合适的人送到适合的岗位上,才能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大范围解决就业困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这一方面有优于其他服务的独特优势。
政策放宽带动增长,新业态催生新需求。2018年10月1日实行的《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随着条例的公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根据国家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进一步增长至3.57万家,同比增长18.37%,行业全年总营收达到1.77万亿元,连续三年保持20%增长率。同时,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的高速发展催生出对高质量人力资源服务的新需求和新动能。根据国家人社局数据统计显示,人力资源高端业态增长速度超行业平均水平,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329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同比增长27.52%;举办培训班37万次,同比增长15.63%;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高级人才168万人,同比增长29.23%。
外包服务离岸业务承“一带一路”发展势头强劲。自2013年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外包(ITO/BPO/KPO)业务规模连续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72.2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 168.8亿美元,占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19.0%,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服务外包合同总额91.1亿美元,“一带一路”服务外包市场表现亮眼。
人服外包升级就业新模式,灵活用工精准解决就业招工难点
人服外包市场配置功能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人社局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帮助实现就业择业2.28亿人次,同比增长12.52%,服务用人单位3669万家,同比增长15.02%。根据CIC统计数据,在2014-2018年期间,全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增长至1785亿元,行业CAGR达到19.5%。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市场配置功能在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配置方面逐渐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和优势。
灵活用工受政策推动呈爆发增长。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多举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求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各地要着眼稳就业大局,出台更多支持新增就业岗位的措施,抓紧理清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在政策强力推动下,2018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接近600亿元,2014-2018年市场CAGR达到26.4%,超人服行业平均水平。
精准对接“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人员的灵活就业相对而言也就是企业的灵活用工,属于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一个细分领域。即企业将耗时的非核心岗位或其他专业工作转交第三方服务供应商,便于企业更好地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及能力,同时兼顾整体生产力及效率的提升。其次,比起企业直聘,灵活用工更可被看作是一种优化成本效益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可用于满足季节性或临时性用工需求。第三,灵活用工可帮助企业避免发生与辞职及裁员等有关的用工风险。BPO是灵活用工常见的一种模式,初始市场主要服务于蓝灰领生产性岗位以及非核心岗位,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精准对接岗位需求,提供有经验劳动者,在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能的同时,降低非必要性成本。随着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生活性BPO外包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扩大。
远茂股份是坐落于上海陆家嘴的一家资深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BPO灵活用工的供应商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以上海为中心覆盖全国240多个城市的业务网络,为物流仓储、生产制造、商超会展、物业管理等行业提供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种。2019年11月20日,远茂股份正式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约,未来双方将来人才开发引进、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随着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远茂股份企业将在更高领域、更深层次挖掘并培养技术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助力新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新一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