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很贵 ——共享经济中的生意经

来源: 研究院 作者: 李珺 2019-11-15 0次浏览 分享到:
“单身”很贵 ——共享经济中的生意经

VUCA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单打独斗的商业模式使企业成本大量内部积压,而共享经济的理念则使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成本外延并产生增值的另一种选择。
  风靡一时的“单身消费”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各个商家锁定了一部分相对固定的、有相同特征的消费群体,为了能够让单身人士吃好、喝好、玩好, 一个人的精彩的概念使各行各业都为单身贵族们定制了“专属产品”,如单身旅行路线、单身理财、MINI尺寸家用电器、互联网社区、记录生活的短视频、迷你户型房产、甚至连萌宠产业也不甘落后,可见“单身消费”在金融、文旅、地产、互联网产业等各个行业里百花齐放。有相关报道指出,因没有“额外负担”,单身人士为自己花费的意愿较高,在单身消费市场中的掘金过程最主要的核心便是如何“懂你”,商家如若像了解恋人一样了解单身人士的需求,就能成为赢家。

那么在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时代,企业是否也能做到“一个人的精彩”呢?

  在揭晓答案之前,不如先来看看热点新闻中的世界巨头企业。
  当世界顶级光学技术企业O把广告曲《Hey Juliet》唱遍到大街小巷后,这家巨头企业却在中国默默“下线”了,据悉,O企业当年豪迈斥巨资2亿美元在深圳投建工厂生产线,员工数量曾一度高达15000人,其生产的数码相机与尼康、佳能并驾齐驱,因何一夜间遣散众多员工离开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再看美国百年零售巨头S,成立于1884年S百货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跃然成为了全球第一大零售商,产品覆盖全面,全球门店数量超4000家拥有超过30万的员工最高创下539亿美元的营收记录,最终在大量裁减人工成本无果的情况下,积累113亿美元的负债申请破产,百年巨头毫无翻身之力?然而,类似的“悲剧”并不止步于此,曾经市场价值达到2200亿美元的“殿堂级巨头”通讯公司V,目前正以超过1100亿美元的负债濒临倒闭,为挽救局面,V公司采取大规模裁剪人员的方式以节省100亿美元聚焦产业技术研发,大规模裁员真的是聚焦核心的唯一途径吗?
企业成败,是否真的“贵”在人工?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成长和其产品价值来自于员工的贡献,而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否有竞争力,主要依靠人力的价值创造能力。上述的企业都曾经“活得精彩”,却在业务下滑时不约而同选择大批量裁员,贸然的缩减人员使消费者无法很好地体验产品,少量的员工疲于兼顾多个岗位的工作,恶性循环之下更何谈创新力和核心力?最终“一个人”无法继续精彩下去。若是这些企业当初考虑寻求专业人力服务使非核心成本外延至社会大生产,而非孤身承受庞大的用工成本和非核心管理成本,纵而轻装上阵聚焦核心,结局是否会截然不同?

灵魂之问 round 1:如何做到成本发力点“精准”,企业核心竞争力“聚焦”?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从不生产一双鞋”的耐克(Nike),“从未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的可口可乐(Coca Cola),“从未生产过一个U盘”的U盘初始发明人朗科科技,这些企业的成长路线在早些年间与其他企业并无两样,但紧跟时代商业潮流的思维模式是其维持巅峰地位的关键。耐克聚焦于研究运动中的人体学,从基础材料到运动受力点无一不专业;可口可乐依靠分解秘方的方式将模块生产全部外包到世界各地工厂;朗科科技作为U盘最初发明人将专利牢牢攥紧,使得IBM、金士顿、PNY、索尼等行业巨头当初不得不支付专利费用进而生产和使用。这些企业的发力点均聚焦于核心竞争力,而将其余部分交由具备专业能力的合作方。
所以,何为紧跟时代商业潮流的思维模式?小编要与大家说的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由马克思·费尔逊在研究个人汽车共享和租赁时首次提出,一直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才得以体现。在经济学中,亦可被称为“分享经济学”, 这样的模式正在逐步并且快速地改变传统商业的格局,其源动力在于个体企业在信息和资源交换过程中的选择,而分享主义即是这种分享行为在一个可见的生产网络中的循行的路径,最终被网络中的各个环节参与者所认可,形成增值的价值链。不仅仅是汽车等有形物体可共享,无形的人力亦可作为共享资源。
  人力资源的共享经济体现在资源整合、集中服务、降低成本、灵活用工四大方面,其表现形式较为常见的有外包招聘、新洲福利计算和发放、新员工培训、生产和服务流程外包、人事档案管理、咨询与专家服务等与行政人事相关的事务,属于平台式、规模化经济。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内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不少企业同时出现对高端人才的求贤若渴和对蓝灰领的用工紧缺,人力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招聘效率、满足灵活用工需求、有效降低管理和生产成本,使企业能够腾出手来攻坚核心业务,所服务的范围涵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为非核心人力成本拖沓的“单身贵族”企业脱单是人力资源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功能,事实证明,深谙此道的企业方能在凝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上走得更远。

灵魂之问 round 2:共享的人力资源只能服务于企业吗?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刚刚如火如荼举办完的军运会,此次国际体育盛会共有109个国家9308名军人报名参加,举办期间观众数量一度达到38500人。在取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的傲人成绩下,背后英雄团队也功不可没。如此庞大的体育盛事在筹备过程中共设有14个部门近20种种类的岗位。
  所设的部门有对外联络部、新闻宣传部、大型活动部、综合保障部、信息技术部、安保部、志愿者部、反兴奋剂中心、市场开发部、人力资源部、竞赛部、场馆部等14个工作部门。

“单身”很贵 ——共享经济中的生意经1.jpg
  所牵涉的工作岗位有保洁、保安、语言服务(口译、笔译、手语)、对外联络、竞赛场馆礼宾、接待、陪同、财务、交通运输承运、信息化、品牌保护代理、户外广告拆除、志愿者、媒体宣传、制证等十多个种类的岗位,还并不包括总体策划、专家咨询等外围智库团队。

  服务如此庞大数量的群体,仅靠志愿者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标准的服务和关键工作岗位上显示大国风范,需要有规范的培训、纪律性的组织、以及适合应用场景的流程设计等,而负责本次军运会人力资源整体方案的某人服行业龙头公司此次充分显现了人力资源共享经济的2.0版,据悉,参与服务军运会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公司多达几十家,仅是灵活用工人数就达到4000人左右的规模。
  小编认为,以上这些数据能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已经登上了更高层次的国际舞台,在灵活性、专业性、策划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仅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框架,“共享经济”的理念支撑了整套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执行,这无论对HRO或者是BPO均是一个新趋势。
  资源整合+共享人力将助力下一轮成功企业的发展之路
  VUCA时代具有变幻莫测的特点,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孕育的新业态、需求的不断变化使未来趋势变得模糊不清,未来成功企业的特点将具备开放合作的思维、聚焦核心的竞争力、不断创新的专业能力,学会利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将非核心的部分融入到社会大生产中,从而提高人效、降低生产风险、增强用工灵活性、提升管理质量,这才是共享经济中的生意经。